首先:发展旅游的同时不要忘百姓生活 旅游对阆中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,但发展过程中百姓的参与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,相比之下均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,我发文章并不是一味的指责、质疑发展旅游的决策,而是期望在发展旅游的同时,带动一产、二产。
举个栗子:
阆中地理位置偏僻,以前交通不发达,的确不易发展轻工业,但举“全市之力”发展旅游,早已让阆中交通四通八达。不说旅游让利于民,就这个条件下,政府多发展点轻工业进一步解决阆中就业问题,绝不过分;阆中目前的特产仅有“蒸馍、牛肉、醋”,不仅含金量低、也没有多大的文化传承性。宣传的轰轰烈烈的“阆山、阆水”就不能找出点与旅游相关的文化轻工业?如果在旅游工艺品这块多一点思考,牵好头、管好质,百姓也能参与其中,不但让百姓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发展红利,也能对文化旅游起到助推作用。工业文化,也是文化中的一种,甚至也能发展成工业旅游。也许这些早在发改委的“议程”中,至今没有啥行动,老百姓也看不到希望。
另外:文中所引用的数据来源是否真实?
举个栗子: 文中所述 2018年旅游综合收入上100亿,同比增幅超30%;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收入达2亿元,占本地税收收入的18.55%
如此算来,阆中一年仅仅本地税收收入就高达10.7个亿,但现实是:穷的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起,这到底是数据造假、还是钱不见了?由此可能会引发更多对政府的质疑。
我不会把本文当做战斗檄文来抠字眼,只是殷切的希望相关部门、相关领导、办事人员,在工作中,能为百姓想哈,现在的民生你也看到了:教育,医疗,住房,养老,那个不是百姓头上的大山?可支配收入自然高不到哪去。只有吃差点,用差点,住的差点,把余下的钱孝敬自己的父母。还有为未来的购房做储备。同时还要留一些钱不备之需。日子自然是紧巴巴的过。
毛主席说:让人说话天不会塌,真理越辩越明。
习主席说: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,应该由人民共享。
李总理说:立国之道,惟在富民。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,加快发展社会事业,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,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。 阆中政府说:?
|